湖北日报报道:千亿蔬菜产业 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蔬菜产业发展,既是经济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作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湖北坐拥全国长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两大优势区域,红菜薹、大蒜、莲藕、莼菜、花菇等名特优蔬菜享誉国内外,蔬菜产业综合能力一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为保障全省蔬菜市场均衡供应及全国蔬菜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今天,湖北蔬菜也与时俱进,坚持“稳量提质增效添绿”的工作思路,重点落实“七调”措施,即设施菜向提档升级调、水生菜向种养结合调、高山菜向生态环保调、露地冬春菜向新优品种调、食用菌向珍稀营养调、魔芋向种加增效调、西甜瓜向提早延后调,持续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安全型加速提档升级,力争让全国的“菜篮子”里装上更多的“湖北菜”。

深度挖掘资源秉赋发展荆楚特色蔬菜

每年夏季,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便迎来了蔬菜生产的旺季。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海拔1950米的火烧坪,无霜期短,冰雪覆盖期100多天,没有明显的夏季,对于种植高山蔬菜,发展“反季节”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山蔬菜于火烧坪发展起步。如今,高山之上,星星之火已燎原,火烧坪也成了全国有名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出产的白萝卜、包菜、大白菜,行销大半个中国。

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湖泊交织,海拔落差大,独特的区位条件造就了湖北蔬菜的独特优势。然而,近些年来,全国蔬菜种植规模稳定增长,特别是受扶持政策驱动,北方设施蔬菜、西部高原夏秋蔬菜快速发展,我省露地冬春蔬菜、高山蔬菜等外销市场受到冲击,比较优势减弱。

面对格局新变化,湖北蔬菜如何提升竞争力?“要充分利用湖北特有的地形地貌、光湿水热等资源秉赋,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特色蔬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肖长惜说。

湖北是千湖之省,靠水吃水,优质的自然资源催生了水生蔬菜这一特色产业。以洪湖为代表的水生蔬菜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莲藕、莲子、芡实、荸荠等水生蔬菜产品广受盒马鲜生、沃尔玛等大型商超青睐。湖北华贵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藕带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洪湖农家”藕带响誉四方。

食用菌是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全省58个县市区出产食用菌,出口品种从干制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等初级产品,向香菇酱、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出口市场由传统的东南亚,向欧美等市场拓展。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食用菌产品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连续多年出口过亿美元,位居行业前列。

近几年来,全省按照“调减大路菜、发展优质菜、拓展特色菜”的思路,遵循资源依托、市场导向原则,谋划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引导加快食用菌、水生蔬菜、高山蔬菜等优势特色蔬菜高质量发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食用菌与魔芋并驾齐驱,撑起了湖北千亿蔬菜产业的半壁江山。

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引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北蔬菜产业也要打造自己的“绿水青山”。

武汉市蔡甸区旭光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园里,各式各样的防虫生物灯、专业化的滴灌设施应有尽有,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这些装备虽然投入较高,但种植出来的产品绿色、生态,效益是露地蔬菜的5倍。

行走荆楚大地,这样现代化的蔬菜大棚比比皆是,从看天吃饭到人为可控,从大水大肥到减肥减药,蔬菜产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在种植模式上,全省示范推广新、优、奇、特蔬菜新品种,集成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集约化育苗等关键技术,探索“羊肚菌+水稻”“鱼-莲”“菜-沼-畜”等综合种养模式,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绿色防控上,按照“绿色植保”理念,引导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探索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化学投入品不断减少的前提下,病虫害得以有效控制。

种养结合,走循环农业之路。安陆孛畈镇神州牧业公司配套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种植的豆角、辣椒等时令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化学农药,全靠沼液来提供营养,既消化了周边的畜禽污染,又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和效益。省蔬菜办主任袁尚勇表示,打通种养循环通道,积极推广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菜-沼-畜”等模式,促进生态种养融合。

一批高效菜园将在各地兴起。我省今年重点在武汉蔡甸区,咸宁嘉鱼县、赤壁市,麻城市等地示范建设高效菜园,优选品种,推广化肥农药“两减”技术,开展轻简化栽培,实现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力争高效菜园蔬菜亩均增产3%左右,每亩实现节本增收500元以上。

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等绿色生产方式迅速普及,湖北蔬菜产业正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前行。

拓展产业深度融合“菜园子”被赋予新内涵

如果你认为蔬菜产业只是单纯地种菜、卖菜,那么你就落伍了。湖北“菜园子”正在努力拓展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深度融合,新的功能和内涵被唤醒、被挖掘。

湖北丰华现代农业园白色的蔬菜大棚里,红色的樱桃番茄、绿色的迷你黄瓜、紫色的茄子,赤橙黄绿青蓝紫争奇斗艳,一批批“采摘客”纷至沓来,大人们尽情采摘,孩子们欢声笑语,分不清这里究竟是蔬菜园,还是游乐园。

省蔬菜办调查发现,以蔬菜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生产体验等新业态异常火爆,全省涌现出一批农旅融合的优秀典型,如蔡甸金龙水寨、武汉凡华园区采摘、随州裕国“香菇城堡”、洪湖红色旅游等,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效益链,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活力。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蔬菜”风头正劲。天门与中国网库集团共同建设“中国花菜交易网”,线上在京东商城、天猫等网站开通天门蔬菜专区,线下在北京新发地、广东海吉星、武汉白沙洲等市场建立长期销售点,完备的营销体系让张港花菜直通全国大市场。

点击鼠标,即可操控千里之外的蔬菜大棚,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智慧型”蔬菜产业迅猛发展。武汉市东西湖区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基地,操作员王文秀熟练地打开电脑,实时监控大棚数据,如湿度不够,点击水阀开关键,微喷设施就开始喷灌;温度过高或过低,电脑操控,即可调节排风设备。

在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蔬菜经营新型主体作用突显。他们有头脑、有闯劲,带领农户从事种植、加工等领域,据统计,全省各类蔬菜经营主体中省级龙头企业超过300家,省级示范社超过90家,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60%以上。

用品牌引领产业腾飞,全省将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以水生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支持经营主体创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做大做强“蔡甸莲藕”、“随州香菇”等区域公用品牌,培植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和知名品牌,让“荆楚味道”飘得更远更香。